首页 放生来源 佛经大全 放生流程 佛法僧宝 放生回向 佛教故事 放生的好 佛教修行 放生功德

佛法僧宝

深入研究:称名如何成进入涅槃的正途

来源:http://www.surpang.com 作者:智慧放生官网 发布时间:2024-04-22
摘要:(净土三经一论大意》中的《阿弥陀经大意》,第 149-152 页)第六:称佛名号是弥陀本愿善导大师解释说:"。念弥陀名号,专心再专心,就能往生,这是释迦牟尼佛为我们选择的,是多

I. 善导大师的 "涅槃正因偈"

法事赞》是善导大师以赞偈的形式解释《阿弥陀经》的要义,其中这四句赞偈非常有名,即解释《阿弥陀经》中涅槃正因的偈颂、 阿弥陀经》中解释涅槃正因的经文,其中说:"善根少不能生涅槃界,但持名号心不乱,必得往生涅槃界"(《善导大师全集》,第 437 页):"善根少不能生涅槃界,但持名号心不乱,必得往生涅槃界"(《善导大师全集》,第 437 页)。437):

极乐无为的涅槃境界是很难往生的,因此佛陀选择了最根本的方法,并教导人们专念弥陀。

1. 涅槃

"善导大师判极乐世界是报土境界,是无为涅槃境界。"有为 "就是创造,"无为 "就是摆脱人为的创造,这是自然之德的自然体现。一切创造都是有为,而非无为。例如,如果我们建造一栋楼房,这栋楼房就是造物,将来也会灭亡;如果我们建造一座寺院,随着时间的流逝,寺院也会荒废,这些都是造物。只有佛性是无为的,极乐世界是无为的,是不生、不灭、不坏、不变、常住于法的涅槃境界。当然,这是很难理解的,但无论如何,这是佛土中非常崇高的境界,是佛性完全显现的境界。

2. 不生杂善

在佛国这样一个崇高的境界中,"难生杂善之境 "这句话的意思是解释 "难生少善功德之境"。善导大师用 "少善德因 "来解释 "随善果 "的含义。什么叫 "随喜杂善 "呢?不是专念弥陀名号,而是随顺自己的兴趣、爱好、命运,遇到这个就学这个,遇到那个就学那个,这叫 "随缘";修这个修那个,这叫 "杂善";修一切善法,所以说 "善"。我们凡夫的随缘杂善(昙鸾大师称之为 "无实功德")是不可能往生涅槃界的!所以我们才会说 "怕是难往生"、"怕是不能往生!" 善导大师说得更委婉,意思是说,我们应该放弃随心所欲的善念,而应该怎么做呢?专心念佛。

3. 专心禅定就能往生

所以经中说:"是故佛择要法,教我等专念弥陀"。"是故佛择要法",也就是经中所说的 "闻阿弥陀佛"。我们听释迦牟尼佛宣说阿弥陀佛的名号,这就是释迦牟尼佛为我们选择的方法。既然我们不能往生,释迦牟尼佛又劝我们往生,我们最多只能随喜修一点善,不能往生,那怎么办呢?释迦牟尼佛既然劝我们往生,就要为我们选择往生的方法。选择,就是释迦牟尼佛来选择,所以我们的净土法门,导师很高明,就是释迦牟尼佛,他亲自为我们选择,选择得很准,选择得很稳,选择得不简单,选择得很快乐;不可能释迦牟尼佛为我们选择,还会有错误,还会有失误。释迦牟尼佛为我们选择的方法,人人都能做到,而且是最殊胜的,是第一位的,不会是第二位、第三位的。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五浊恶世的众生选择的 "根本方法 "是什么呢?"教念弥陀,专一再专一",就是 "执持名号,若一日......,若七日,一心不乱",释迦牟尼佛教我们念阿弥陀佛"五浊恶世的众生 你们要一心向佛!"

"佛祖 我已经答应过要一心向佛!"

"我已经做到了,但我还要再做一次!"

一直专心到底,心上专心,行动上专心,今天专心,明天专心,在佛堂里专心,离开佛堂也专心,这就叫 "专心再专心"。

总之,这首颂歌说明了两件事:"杂善 "是 "少善积德",不能往生;念弥陀名号,专心再专心,就能往生,这是释迦牟尼佛为我们选择的,是多善积德。

(阿弥陀经》核心讲义,净宗法师著,第 79-83 页)

二、极乐世界是不生不灭的涅槃境界

善导大师解释说,极乐净土是无为的涅槃境界。无为 "即脱离人的造作。"涅槃就是不生不灭,不生不灭也就是无为。因为有造作,所以有生灭,有生灭就不是真理,因为涅槃就是不生不灭,就叫真理。有生有灭的地方就不是真理。如果有东西存在,那一定是业力与和合的结果。因此,涅槃脱离了我们人类的计算、计算和测量,这种涅槃境界是不可思、不可议、不可称、不可说的。

如果我们想往生这个不可思议、不可称说、不可言说的境界,仅靠自己的修行,怎么能进去呢?因果并不一致。如果我们的修行和功德不是三轮体空,那么三轮体空都是有漏的。善导大师解释说,这种修行叫做 "杂毒之善,虚妄之修",不能说是真的。那么真在哪里呢?南无阿弥陀佛 "这六个字本身就是真的。

(阿弥陀经》,《净土三经一论大意》,第 146-147 页)

C. "杂善 "不能往生

在极乐涅槃的境界中,"随缘 "是很难出世的;

何谓随缘?每个人都随缘。比如亲近密宗,以密宗的功德回向来世,这就是密宗的果报;如果是禅宗的修行者,以禅宗的境界回向来世,这就是禅宗的果报;如果是天台宗的修行者,以天台宗的境界回向来世,这就是天台宗的果报; 如果是天台宗的修行者,则以一心三观往生;如果是华严宗的修行者,则以一心十法界往生;如果是唯识宗的修行者,则以五重唯识观往生。不同宗派所学的各种法门都是 "杂",因为不同,所以叫杂,这叫 "随缘杂善"。善导大师说,不可能生到究竟的涅槃世界,也很难生到涅槃世界,因为因果不相应。

(阿弥陀经》,《净土三经一论大意》,第 147-148 页)

第四,劝人专念名号往生

往生需要什么?

"故佛择要法": 释迦牟尼佛在《阿弥陀经》中解释说,往生极乐世界最根本的方法叫 "要法",就是 "闻阿弥陀佛,执持名号",即 "是故佛择要法,教人专念弥陀,专念弥陀,再专念弥陀"。释迦牟尼佛劝我们念弥陀名号,专念弥陀名号。所谓 "专心",就是一心一意。一心再一心,就是专心再专心。

(阿弥陀经》,《净土三经一论大意》第 148 页)

V. 专念与再专念 "的三重含义

"专一、再专一 "有三重含义:第一重是恳切的含义。就是说,因为这件事很重要,我怕你忘了,我怕你不够彻底,所以一遍不够,再来第二遍,第二遍不够,再来第三遍,以此类推,说明你很用心。

第二层意思,上面这个 "专",是说要放弃五种杂行,要专修五种正行,这叫专。下面 "再专 "的 "专 "字,是说在五种正行中,要专修正业,专修佛号。其他四种业行是为了让你专修正业,但不是为了这四种业行的目的。这四种业行的目的是让你认识到应该常念弥陀名号。如果你已经认识到应该经常专念弥陀名号,那么这四种业力不就都融入了弥陀名号的念诵中了吗?所以,最后一个 "专",就是放下四业,随顺名号的正业,就是这个意思。

什么叫四种辅业融入正业?就是说我们平时规定自己诵经,诵几部经,打坐,观想极乐世界,同时拜佛,拜几拜,同时修赞叹,修供养,现在知道了,哎呀!但现在我明白了,"哎呀!" 原来只要念这六句名号,就是阿弥陀佛的本愿,就是往生的正因,什么都不缺。当然,即使我们读经,也还是要完全依靠《净土三经》,而《净土三经》讲的是什么呢?净土三经》讲的是第十八愿 "乃至十念",那么我们依教奉行之后,不就是要到 "乃至十念"--也就是一心称念佛名吗?所以,当你想诵经时,你也会说:"来,念佛号!"想着念佛。同样:观想、礼拜、赞叹、供养都是一样的,我们来念佛号吧!所以,这一切都融入了这一句佛号之中。因此,"一心再一心 "有舍弃杂行、回归正行,放下助缘、专注正缘的意思。

第三层含义:上面的 "专心 "是指专心念一句 "南无阿弥陀佛";下面的 "专心 "是指专心一念,一心不乱。这个 "一心不乱 "是指对自己的信仰没有怀疑。这句名号无论念多少遍,无论一生念多少遍,无论十念、五念、一念、一念,一定往生极乐世界,这种信心就叫 "专一精进"。

所以这里有第三个意思,有一行一心的意思,同时也有一心一行的意思。上面的 "专念",就是要毫不怀疑地相信弥勒佛的救度,心中接受弥勒佛的救度,之后就像善导大师所说的那样,要时时刻刻专念弥勒佛的名号。所以,最后一句是专念这一句,最后一句是专念这一句,甚至超越了前面所谓的信、疑、惑、顿悟、自力、他力,已经不在乎这一些了,二六时中一出口即是: 南无阿弥陀佛,南无阿弥陀佛 ....... 过去所谓的信、疑、自他力,都是在初门初机的阶段,现在不过是二六时中一句名号而已,何况信、愿、行等,六字名号中没有什么不具足的。

所以,这个 "专 "有如此深意,正是 "一心不乱 "的真谛。

善导大师是弥陀化身,所以这念佛法门总是大有深意。

善导大师解释说:"闻阿弥陀佛,执持名号,一日七日,一心不乱。"这与第十八愿的含义是一致的。

(净土三经一论大意》中的《阿弥陀经大意》,第 149-152 页)

深入研究:称名如何成进入涅槃的正途

第六:称佛名号是弥陀本愿

善导大师解释说:"大愿四十八品中,念佛法门最为亲切。

这就是说,阿弥陀佛所发的愿有四十八愿,但第十八愿与阿弥陀佛本人最为亲近,没有脱离阿弥陀佛。第十八愿说:"至心信乐,愿生我国,乃至十念"。这连十念就是第十八愿,是最亲近阿弥陀佛的,是阿弥陀佛的本愿,是往生极乐世界的正因,所以说 "偏标念佛最亲切"。在四十八愿中,只有第十八愿提到念佛,其他四十七愿都没有提到念佛,"乃至佛十念"。

善导大师又说:"唯念佛名者,光明摄受,此愿最胜"--只有念佛的人才能被弥陀的慈光摄受,不念佛的人就不能被弥陀的慈光摄受,所以说只有念佛的人才能被弥陀的慈光摄受。那么 "唯佛名号光摄受",为什么会这样呢?因为这个愿是最强烈的。念佛法门是第十八愿,这个愿是强业--最强、最有力量的业。

以上就是《阿弥陀经》大意的第二点:往生之法。

(阿弥陀经》大意,《净土三经一论大意》第 152-153 页)


参考资料

标签:

责任编辑:admin
首页 | 放生来源 | 佛经大全 | 放生流程 | 佛法僧宝 | 放生回向 | 佛教故事 | 放生的好处 | 佛教修行 | 放生功德

Copyright 2019-2030 智慧放生 放生仪轨_最简单有效的放生仪轨_放生仪轨详解_放生感应_智慧放生官网 网站地图 sitemap.xml tag列表

电脑版 | 移动版